对商业银行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的思考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如果说国企、央企是支持外贸发展壮大的“主动脉”,那么民营小微企业则是增强外贸活力的“毛细血管”。做好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做大做强,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使命和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工作。
商业银行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发展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普惠金融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持续完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政策体系,进一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发展普惠金融是建设金融强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工作。外贸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就业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发展,不仅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也能够改善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
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发展是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重要举措
自2018年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稳”工作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多次对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提出明确要求,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资源倾斜,积极满足中小微企业外贸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加大小微外贸企业支持力度,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水平等措施,能够有效助力小微外贸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积极拓展新市场,进而促进外贸进出口增长,增强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性。
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发展是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随着全球贸易格局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小微外贸企业在促进出口、增加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其中大部分为小微企业。数量庞大的小微外贸企业需要商业银行提供结算、融资、避险交易等综合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在服务这一市场细分领域过程中,既可以有效拓展客户基础,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也能够提升自身国际竞争能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小微外贸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
外贸经营压力持续上升
一方面,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紧张导致的风险外溢持续上升,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外部需求不足的市场形势依然严峻。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单边主义思想导致的贸易壁垒持续加剧。高额的关税、复杂的进口配额制度、繁琐的检验检疫程序,这些贸易壁垒对于依赖特定市场或产品的小微外贸企业影响尤为严重。
经营成本上升挤占利润空间
红海危机延宕至今,船舶绕道航行导致周转效率降低,“一箱难求”的现象反复出现,外贸企业承担的运输成本大幅上升。由于运输受阻,运输时间变得难以预测,企业为了保证供货及时,需要增加库存储备,进而增加了运营成本。此外,原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法规趋严等因素都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小微外贸企业议价能力较低,难以对外转嫁日益增加的经营成本,利润空间大幅压缩。
资金不足导致企业发展受限
跨境贸易环节多、周期长,小微外贸企业需要垫付大量资金维持日常经营。与此同时,汇率波动导致的汇兑损益也可能加剧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小微外贸企业往往存在资产少、抵质押不足等问题,难以从银行获得低成本资金支持,只能依靠自有资金维持经营,抗风险能力较弱。
商业银行支持小微外贸企业的 难点
数量庞大的普惠客群对精细化管理带来更高要求
近年来,各大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客户数量和业务规模急剧扩大,基层网点和客户经理全面承压,部分基层客户经理甚至要负责百余户小微企业,有限的精力难以满足企业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业务持续增长的压力日增。如何在普惠业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针对外贸行业细分市场不断加强综合化服务能力、产品精细化管理能力、风险集约化管控能力,是商业银行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发展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缺乏高质量数据支持
随着我国外贸产业不断升级,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服务小微外贸企业的前沿阵地。相比于一般贸易,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数据分散,真实性、准确性不足。缺乏高质量数据支撑,商业银行难以对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