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第14期
总第500期 2024年07月15日出版
近年来,欧洲在欧盟层面和欧盟成员国层面的审查不断加码,增加了中国投资者的负担。但欧盟较难形成美国那种集中的单一审查机制,这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对欧投资留出了可能性。
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扰动频发,迫切需要提升我国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以防范和化解供应链风险。
外汇掉期产品在跨国企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企业需不断加强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把握发展机遇,以实现可持续的稳健发展。
以人民币作为铜资源计价结算货币,在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增强企业结算体系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建设金融强国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要着力推进制度型开放,提高我国在全球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确保风险防控能力与金融高水平开放进程的适配与平衡。
服务实体经济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出发点,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与根基。商业银行可结合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走出去”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人民币业务需求,提供账户、结算、汇兑和投融资等方面的跨境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要持续推动外贸普惠业务数字化转型,依托大数据等技术充分挖掘小微外贸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创新线上化、智能化融资产品,提升融资可得性,切实化解融资难题。
商业银行要锚定金融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市场经营主体跨境贸易和投融资需求,持续加强机制建设和服务创新,统筹做好稳增长和防风险,推动外贸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商业银行持续加强顶层设计与资源投入,提升科技基础能力,并在跨境业务领域积极探索,以数字金融赋能跨境金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作为中国金融体系逐渐融入全球体系这一进程的近距离观察者,《中国外汇》是我发表文章最多的报刊,没有之一。这些文章一定程度上也见证了中国金融体系的演进、开放与完善。
有幸伴随《中国外汇》近30年,是研读中国式外汇管理之路的难得旅程。回顾改革开放之路,每次金融危机的冲击,都带来不同的洗礼,今日之人民币是在危机中淬炼而成。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逐步摆脱了外汇短缺局面,成为了全球瞩目的外汇资源大国,人民币跻身世界重要货币行列,外汇体制和外汇管理的宏观意义得到充分彰显。
恢复投资者和消费者对经济增长的信心是实现汇率稳定的关键。货币政策应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进一步打开货币政策空间。
金融高水平开放在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繁荣与发展、实现内外部经济均衡、提升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开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应理性评估、务实应对。
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高度重视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有效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是应对外部冲击的中国之道。
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可能面临的外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中美经贸摩擦升级、金融外汇脱钩、外汇储备资产安全,以及美国经济“不着陆”的溢出影响等风险。
在处理疑难单据的时候,理解单据的商业逻辑,避免脱离基础贸易进行空中楼阁式的猜测,是维护申请人和开证行利益的基础。理顺单据的条款逻辑,在国际惯例和信用证条款允许的范围内提出不符点...
从技术审核的角度来说,收讫已装船提单满足信用证要求,应将其视为已装船提单。银行从业人员应关注航运实务的创新和发展。
“互换通”周年之际新推出的一系列优化措施,助力构建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增强了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的稳定性,持续提升对国际投资者吸引力。
宏观调控总体属于短期政策,但现阶段短期政策更需要从中长期考虑,真正适应宏观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需要。
A企业在财务大司库体系建设完成后,持续聚焦全球结算一体化、模型建设平台化、风险防控科学化等内容,不断完善功能应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高质量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