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增强金融服务供给 积极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14期

对外贸易是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对于稳定增长、鼓励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多措并举促进对外贸易量质齐升,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跨境贸易的新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监管政策的新变化,主动探索金融服务的新方式,着力为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增添金融动能。

 

我国外贸发展基础不断向好

增强制度政策供给力度

一是顶层设计高标准引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二是体制机制建设持续健全。国务院办公厅陆续出台《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更好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进出口促稳提质。商务部等部门发布《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持续促进贸易畅通,助力开拓国际市场。三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对投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在规则、管理、标准等方面进行开放和对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等文件,营造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水平。

推动重点区域先行先试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协同,充分发挥重点地区和平台辐射带动作用。一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稳步推进自贸区自贸港发展,建设上海“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优化海南、横琴封关运行运作机制,推进深化改革和贸易投资便利。二是推动对外合作纵深发展。开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基础上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主动对标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三是优化区域资源配置。设立43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立7个国家级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示范区,提高跨境要素流动效率。

强化金融服务的支持保障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一是优化跨境资金收支管理。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银行外汇展业管理办法(试行)》《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4年版)》,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二是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截至2024年5月末,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100家外资机构在我国债券市场持债4.3万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引入境外资金活水。三是加强金融政策创新应用。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外汇管理试点,吸引外资投向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先导产业。试点应用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等一批外汇管理创新政策,有力支持新质生产力壮大发展。

 

当前我国外贸总体情况

对外贸易规模稳步增长

我国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动能持续增强,外贸回升向好的趋势进一步巩固。2024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1.17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6.1%,增速维持在近6个季度以来较高水平。民营企业作为稳外贸的“强引擎”,2024年上半年进出口增长11.2%,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55%,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2024年1—5月我国服务贸易收支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6%,重要性和贡献度更加凸显。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分别将2024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4.8%,较前期分别提高了0.4个、0.3个百分点,充分显示了国际社会对我国发展前景的信心。

先进产能贡献度不断提升

我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本面更加坚实,市场韧性更加强劲。2024年上半年,机电、船舶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额实现较快增长,“新三样”、跨境电商带动引领作用明显,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其中机电产品中的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集成电路同比分别增长10.3%、25.6%。船舶出口表现亮眼,在2023年高基数基础上同比继续增长91.1%,采用清洁能源燃料的绿色船舶占比稳步提升。“新三样”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新能源汽车增速13.2%。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跑出加速度,其中今年1季度跨境电商出口在总体出口占比提升至7.8%,拉动出口增长超1个百分点;前6月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同比增长16.6%,高于外贸整体增速10.5个百分点。

进出口地区结构持续优化

国际市场布局多元并进。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上半年进出口额占外贸总值比重15.9%,同比增长10.5%;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7.2%,高于整体1.1个百分点;传统外贸市场回暖向好,2024年1—5月对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合计贸易额同比增长0.9%。国内区域发展各显所长。东部外贸体量优势明显,2024年1—5月进出口总额排名前五的省份和地区依次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合计占比64.1%。中部地区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转型趋势凸显,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1—5月外贸增速排名前五的省份为西藏、新疆、吉林、山西、河北,增速基本均在15%以上。东北全面振兴在国际贸易领域取得新进展,外贸规模突破5千亿元。

 

商业银行支持外贸发展的挑战

外贸区域发展要素多元化

我国对新兴市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对拉美、非洲、中亚五国贸易高速发展。相较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稳定性有所欠缺,加之部分地区的外汇管制政策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导致企业贸易受限,汇率避险难度增大,资金往来不确定性提高。与此同时,欧美等西方国家对我国加征关税或发起反补贴调查,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新的调整和构建。银行需要提升跨境结算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金融支持。

市场主体金融需求个性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