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
2024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务院在对外贸易领域出台的重要政策文件,对新形势下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的机制、支撑、路径与重点,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未来,我国应在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资源要素跨境流动、促进服务贸易领域国际合作、完善服务贸易开放的保障措施等方面继续发力,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
我国服务贸易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开放水平
我国服务贸易体量稳健上升,全球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提升。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全方位践行入世承诺,服务业开放步伐加速,服务贸易管理架构和推进机制日渐成熟,服务贸易发展步入快车道。商务部数据显示,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仅有40多亿美元,到2023年已达到9331亿美元,增长233倍。2012—2023年,以美元计价的服务贸易年度复合增长率达到6.2%(见图)。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全球的平均增长速度,也显著高于我国同一时期货物贸易的增长率。
在此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开放领域不断拓展。在传统服务领域,旅行、运输等服务领域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例如,我国出入境便利度不断提升,带动旅行服务快速增长。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我国旅行服务进出口14856.2亿元,同比增长73.6%;2024年上半年我国旅行服务进出口9617亿元,同比增长47.7%,成为服务贸易第一大领域。此外,在我国不断加强与国际合作的背景下,运输服务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在新兴服务领域,电信计算机以及信息服务、金融业务、保险与养老金管理、知识产权利用等知识密集型服务领域开放进程提速,相关进出口规模持续上升。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进出口总额达到27193.7亿元,较上年增长8.5%,知识密集型服务在服务贸易总额中的占比攀升至41.4%。2023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总额达到15435.2亿元,在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攀升至57.5%,其中保险服务是出口增长最快的领域,涨幅高达67%。2023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总额为11758.5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个人、文化与娱乐服务领域的增速最为显著,涨幅达到61.7%。
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平台作用凸显。一方面,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勇担先锋,有序拓展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自2013年9月29日上海启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截至2024年10月底,我国共创设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这些区域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对服务贸易领域的压力测试进行深化和拓展。另一方面,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自2015年起,11个省市成功开展了试点,总计实施了超过1300项试点任务。这些试点项目逐步推进了包括科技、通讯、文化旅游、金融在内的13个关键行业的开放,形成了覆盖东南西北中、引领产业发展的开放布局(见表)。
《意见》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的重点任务
《意见》提出5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其中明确提出了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的4项任务,将对服务贸易开放的机制、支撑、路径与重点产生深远影响。
服务贸易开放机制方面,深化负面清单管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一种制度创新,其打破了传统的审批模式,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制度环境。2024年,我国着手推行涵盖全国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策略。这意味着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机制,构筑起分层次、逐步推进的跨境服务贸易开放架构。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负面清单针对海外服务及其提供者,采取了涉及跨境交付、国际消费以及自然人的流动等多样化的服务供应模式,对所有境内外服务供应商实行无差别的公平准入原则,确保了平等的市场准入机会。此次《意见》倡导构筑完善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体系,这将显著提高清单管理的效能,增强对关键行业的监管力度,同时改善资本、技术、人力以及数据等关键要素的跨境流通监管机制。
服务贸易开放支撑方面,发挥平台引领作用。以自由贸易试验区(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代表的开放平台,具有政策优势和制度创新优势,能够在服务贸易开放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先行先试,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将为全国范围内的服务贸易开放提供借鉴和参考。《意见》提出发挥对外开放平台引领作用,将进一步扩大自主开放,充分发挥开放平台的开放先行和压力测试作用,持续推进全国跨境服务贸易梯度开放。同时,对外开放平台能够吸引国内外的优质资源集聚,包括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