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第21期
总第507期 2024年11月01日出版
未来,中国将继续在全球多边经贸组织框架下,积极参与并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制改革,加入高标准贸易协定,立足于共建“一带一路”和制度型开放政策,创新国际合作模式。
随着2024年美国大选的临近,中美关系可能进入新的博弈阶段。大选的进程和结果不仅会对美国未来四年的经济、产业和资产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对全球经济格局和资产走势也至关重要。
围绕中小外贸企业的跨境融资需求,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北省分局指导银行强化聚焦、强化联动、强化服务,多措并举推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融资场景落地见效。
当前,G20债务处置共同框架等新倡议落地,国际主权债务重组范式面临新的改革窗口。我国作为关键参与者,有必要吸取HIPC计划的历史经验教训,更好地推动国际主权债务重组治理机制达到更高水平。
中信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发展与安全,发挥外汇业务传统优势,不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工具是央行在不投放狭义货币情况下,提升股市流动性的托底性货币政策工具。这一举动也展现央行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提升。
历史上,主要发达经济体为了向资本市场提供流动性,曾推出部分类似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取得积极效果。对比发现,我国的互换便利工具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工具在运行机制上存在明显不同。
非银金融机构能够通过互换便利工具,使用权益资产增加杠杆并进一步提高其权益资产配置占比,但对互换便利工具的实际需求仍取决于很多因素。
外汇掉期助力企业开展汇率风险管理,同时也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以及外资投资境内金融市场提供了一项灵活工具。
伴随着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日渐发展,外汇掉期逐渐被广泛用于境外金融机构的人民币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中,为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支持企业更好管理汇率风险,浙江省分局多措并举、协同发力,有序推动包括外汇掉期在内的各类避险产品应用扩面提质,不断提升金融外汇服务质效。
外汇市场运行情况我国跨境资金恢复净流入,结售汇趋向基本平衡。前三季度,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收支顺差28亿美元,其中,一季度小幅顺差,二季度转向逆差,三季度恢复顺差。前三季度,结售汇总体呈现逆差(见
迄今为止,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尚未颠覆美元独大的基本格局。金砖国家在货币合作方面的积极探索,将为“去美元化”进程注入持续的动力。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变化改变了其负债成本、资产收益,以及净息差与美联储利率政策及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关系。
央行买卖国债是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重要工具,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资本市场要从融资为主向投融资并重转型,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财富管理功能。
银行在办理国际贸易结算业务过程中应积极践行“合规就是最强竞争力”的理念,准确评估出口管制的影响和风险程度,与企业一道维护业务合规性。
受益人在信用证通知阶段要充分重视来自开证行、通知行、信用证条件的多重风险因素并加以有效应对,提高信用证的使用效率,促进业务顺利开展。
保函文本起草和业务操作需要较高的专业度,银行业务人员在设置失效相关条款方面需要充分了解国际惯例规定,正确表达各方需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前瞻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基层金融外汇管理部门要准确理解改革要求,积极探索金融外汇领域改革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