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美联储利率政策及国债收益率曲线与美国银行业净息差关系的变化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21期

美国的银行业净息差(Net Interest Margin,NIM)的主要外部影响因素是美联储利率政策周期以及国债收益率曲线即期限利差的变化。在美国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美联储加息及国债期限利差收窄乃至倒挂的周期,通常伴随银行业整体NIM下降;相反美联储降息及国债期限利差扩大的周期,通常伴随NIM上升。然而自2015年以来情况发生了逆转:在美联储加息及国债期限利差收窄乃至倒挂的周期,银行业整体NIM上升;在美联储降息及国债期限利差扩大的周期,NIM下降。笔者分析比较不同阶段美国银行业NIM与美联储利率政策、国债期限利差关系的变化,探讨银行业流动性规则以及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并预测美联储新一轮降息及国债期限利差扩大周期对未来美国银行业NIM的影响。

 

美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变化: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在这段时间的美联储3次加息周期中,美国银行业整体NIM下降;在美联储3次降息周期中有两次NIM上升,一次趋平。当然,在各周期内NIM也会上下波动,例如在美联储开始加息时银行利息收入可能领先支出,而随着持续加息银行利息支出升幅通常会超过收入,相应地在加息初期NIM更多呈上升状态,在持续加息后则会下降;反之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特别是在初期NIM随着降息上升,在降息稳定之后特别是在美联储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低利率的环境下,NIM升幅可能趋缓。

这种状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银行业天生具有存短贷长的期限转换偏好。这使其负债利息支出更多决定于短期利率,而其资产利息收入更多取决于中长期利率。银行为了获得最大息差也有动力尽量缩短负债期限延长资产期限。相应地,在历史上银行业NIM通常受制于期限利差及其幅度,较大的利差往往更有利于银行业NIM;而美联储加息往往导致利差收窄乃至倒挂,并降低NIM,反之则往往导致利差扩大,NIM上升。

二是银行业为了增加NIM而缩短负债期限,延长资产期限。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美国银行业从事了大量房地产等长期资产业务,并且其中大部分为固定利率,这导致其资产相对于负债的平均期限更长,再定价速度更慢。其结果是银行业负债利息支出的再定价速度和幅度通常领先于资产的利息收入,这使得负债端对加息通常比资产端更敏感,美联储加息导致利差缩小乃至倒挂通常会使银行负债的利息支出升幅领先资产利息收入,导致NIM下降。反之降息时银行的负债利息支出降幅领先资产利息收入,导致NIM上升。

三是银行业在加息和降息周期中相应降低负债利率和提升资产利率的时候需要考虑存/贷款客户关系以及竞争环境。特别是在客户存款占比较低,同业竞争压力较大的环境下,过低的负债利率和过高的资产利率都可能导致客户流失。这也制约了银行业通过降低负债利率和提升资产利率来维持或提升NIM的能力。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银行业负债中存款特别是稳定和成本更低的核心存款占比下降,其通过提高利率维持客户关系的压力较大。

第二阶段:2015年银行业监管改革和美联储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完成以来。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更能适应加息和利差收窄,更难适应降息和利差扩大。

一是监管者认识到银行从事过度的期限转换不仅会增加流动性风险,而且可能引发信用风险及系统性危机。为此巴塞尔委员会采取行动对冲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极端期限转换:制定了流动性覆盖率(LCR)规则,意在缩短资产期限提高其流动性;同时,制定了净稳定融资率(NSFR)规则,意在延长负债期限提高其稳定性。美国银行业从2015年开始实施LCR,从2018年开始实施NSFR。这些规则的实施改变了银行整体资产负债结构,促使银行增加了对市场利率不敏感并且稳定的核心存款在负债中的占比,增加了对市场利率敏感的短期资产在资产中的占比;同时,增加了更多与短期利率挂钩的浮动利率资产,缩短了资产再定价期限。此外,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不再以存款作为计算存款保险金的基础,这使得银行吸收核心存款的动力增加。

这些因素使得银行业整体的资产端的利息收入对利率变化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更加敏感,负债端的利息支出对利率变化则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更不敏感。银行业利息收入更敏感地随着加息和收益率曲线短端利率上升而上升,利息支出升幅滞后;在降息和收益率曲线短端利率下降的环境下,其利息支出下降可能更滞后于利息收入,因此银行业整体也更能适应加息周期和期限利差收窄甚至倒挂,更不适应降息周期及期限利差扩大。相比之下,其中核心存款集中度较高的银行存款粘性更强,对利率更不敏感。批发存款对市场利率波动更敏感,这类存款账户主要来源于每天关注利率变化的专业资金管理者,其通常会更加频繁地转移资金追逐高利率,因此成本更高也更不稳定。市场利率上升或下降对核心存款占比高、存款粘性更强的银行的净息差都更为有利。

二是在新的监管环境中,银行业整体调整了资产负债结构。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到美联储2015年调整利率政策,银行业普遍调整了其业务战略及资产负债结构。根据FDIC的数据,以美国银行业2015年一季度到2024年二季度与2007年四季度的季度平均值数据比较,可以发现以下主要变化:

资产端方面,其一,增加了更高流动性、更高质量的资产,准备金等现金资产、联邦基金拆借、逆回购、国债在全部资产中的占比从9.56%上升到18.53%。其二,增加了相对短期和以浮动利率为主的资产,工商信贷和消费者信贷占比从19%上升到20.1%。其三,减少了长期和固定利率资产,各类房地产抵押信贷占比从36.7%下降到25.6%。

负债端方面,其一,增加了更长期、更稳定和更低成本的负债,存款在全部负债中的占比从72%上升到88%,无息存款占比从10.2%上升到21.4%,投保存款占比从36.67%上升到47%,成本较高和稳定性较差的经纪人存款占比从7%左右下降到6.4%。其二,随着存款及其在全部负债中的占比上升,银行通过提高利率来相互竞争,降低存款的压力。

 

美国银行业NIM与美联储利率政策及收益率曲线关系的变化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变化改变了其负债成本、资产收益,以及NIM与美联储利率政策及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关系。采用1989年一季度到2009年四季度(第一阶段)与2015年一季度到2024年二季度(第二阶段)的季度平均值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变化:

在第一阶段美联储加息和利差收窄时,银行融资成本率升幅领先资产收益率,从而导致NIM下降;相反美联储降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