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对企业超长期限汇率风险管理的相关思考

来源:《中国外汇》2025年第4期

202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总值25.45万亿元,进口总值18.39万亿元,贸易顺差7.06万亿元,我国作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稳固。在各项政策协同发力推动下,升级版的中国制造和超大规模的中国市场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锐意进取的经营主体为对外贸易注入澎湃动力。在当前各国经济周期错位、通胀前景不明、地缘政治局势不确定性加剧的环境下,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大,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市场主体面临的汇率风险尤其是长期限汇率风险增加,需要保持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借鉴国际经验,采用多种手段和工具对汇率风险进行管理对冲,保障企业主营业务的行稳致远。

 

企业超长期汇率风险管理亟待突破

我国企业在参与对外贸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近年来随着各个层面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持续宣导,企业在汇率风险的管理意识、管理机制、效果评价、衍生品工具使用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现阶段不少企业在长期限汇率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堵点和难点。

企业对长期限汇率风险的认知不够全面

外汇市场长期限汇率风险同短期限汇率风险的属性有较大差异,很多企业对不同期限汇率风险差异的认知存在不足。一是长期限汇率价格的波动更加剧烈。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影响远期汇率定价的主要因素包含即期汇率、货币利率以及期限,在其他因素变化浮动相同的情况下,期限越长,远期汇率变化越大,不可预测性也越高。二是长期限外汇风险的标准化敞口暴露更大。理论上长期限汇率风险包含了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水平同期限正相关,利率风险的敞口水平随期限增加,很多企业仅仅看到了外汇金额敞口的风险,而忽视了长期限汇率风险中蕴含的利率风险。三是长期限汇率价格的影响因素更多。一方面,长期限汇率除受利率平价影响外,还受到短期市场供求的影响,尤其是在长期限利率市场不够发达的阶段,市场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会导致长期限汇率水平同平价水平出现较大程度背离。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贸易摩擦等事件冲击引起的市场预期变化对长期限汇率价格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企业长期限汇率风险的计量存在困难

企业长期限汇率风险一般来源于长期限合同订单,订单在执行、交付、验收、收付款等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准确计量长期限汇率风险带来困难,常见于工程建设、飞机船舶制造、融资租赁等行业。一是收付款时间跨度较大导致合同执行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更高。企业可能因宏观经济周期变化或行业周期波动导致收付款延迟或取消,进而引发汇率风险敞口的被动变化,尤其是企业在部分汇困国家或地区开展业务时,需要提前将相关风险考虑在经营过程当中。二是企业长期限项目现金流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长期限合同订单执行中,收付款环节往往会被划分为若干环节,每个环节的收付款均需满足约定的前提条件,增大了长期限收付款的不确定性。三是企业对自身业务发展和市场环境变化引致的汇率风险敞口动态变化计量不足。多数企业往往关注于静态汇率风险敞口的管理,没有将汇率风险管理同企业业务规划、财务预算以及行业长期趋势性变化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动态预判,尤其是在当前我国企业净出口规模持续增加的环境下,对汇率风险的静态计量有可能会显著低估企业实际承担的汇率风险。

企业长期限汇率风险的管理能力不足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一项循序渐进、由简及繁的过程,企业对长期限汇率风险的管理需要建立在较为成熟的短期限汇率风险管理经验基础之上,部分企业有长期限汇率风险管理的需求,但相应的长期限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同管理意愿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一是部分企业对长期限汇率风险的承担超出了企业实际能力。部分企业过度依赖于对外汇市场的主观判断,尤其在当前美元利率较高的市场环境下,不断累积美元资产,导致企业承担了过大的汇率风险敞口,一旦汇率走势同预期变化不一致,可能对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存续造成较大风险。二是部分企业对长期限汇率风险管理较为被动。部分企业放弃对汇率市场的关注,仅仅按照其内部汇率风险对冲比例要求,集中在某个时点附近对全年长期限汇率风险敞口进行简单对冲,丧失了利用年中市场波动机会管理汇率风险的灵活性,也容易影响市场长期限汇率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成本。三是缺乏对长期限汇率风险敞口的动态管理能力。汇率风险管理尤其是长期限汇率风险管理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的很大方面体现在对汇率风险敞口的动态处置过程当中,尤其在市场走势同主观判断出现差异时,需要企业事前根据自身汇率风险承担能力做好止损设置,防止汇率风险失控,部分企业缺乏这种决策机制和能力。

企业长期限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不到位

企业对于无法通过内部平衡、改变收付款币种来对冲的汇率风险,需要借助于汇率衍生工具管理相关风险,长期限汇率衍生工具有自身的特点,需要企业对产品有更深的理解。一是部分企业对长期限汇率衍生品存在认识误区。部分企业认为衍生品操作复杂、风险较高,对企业可以开展衍生品的期限进行限制,导致企业失去了管理长期限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部分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的适用场景、优缺点以及风险收益特征缺乏深入了解,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无法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风险状况选择合适的工具和策略。部分企业将开展衍生品业务相关的成本计入财务费用,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财务资源支持长期限汇率管理。二是部分企业没有正确评估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套保效果。套期保值的实质是通过衍生品交易将未来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转变为提前锁定汇率的确定性,减少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的影响,评估套保效果要遵循“期现”结合原则,不能单独核算衍生品盈亏。部分企业习惯将衍生品交易提前确定的远期价格与到期时的实际市场价格比较,扭曲了运用衍生工具管理汇率风险的评价机制。三是长期限汇率风险管理工具流动性同短期限产品存在差异。其一,市场长期限交易需求本身较少,导致市场整体报价活跃度不高;其二,人民币利率市场还不够完善,银行缺乏有效对冲长期限利率风险的工具和手段,导致部分银行报价的动力不足;其三,企业长期限对冲需求会呈现阶段性单一方向特征,在某些时点供需不平衡情况还会加剧。

 

企业长期限汇率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

长期限汇率风险管理对于国际大型跨国企业来说是重要的风险管理议题。国际大型跨国企业在其多年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汇率风险管理经验,为其在全球经济环境中的稳健运营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些经验也可以为我国企业管理长期限汇率风险带来一些启示和参考。

 

长期限汇率风险通过经营战略调整、供应链管理等手段进行缓释

一是集团层面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