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第4期
总第514期 2025年02月15日出版
当前我国出口展现出强劲韧性,呈现出诸多结构性亮点。我国应对这一轮中美贸易摩擦将会比2018年时更有底气。
“海湖庄园协议”主要是贯彻特朗普的政治意图,与此同时其主张与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存在明显的冲突。
国企在并购中需要对跨境管制和制裁风险保持高度关注,尤其需在目标行业属性、上下游业务关系、国家背景豁免、技术转移合规、国资委监管侧重以及历史违规责任等并购审查重点领域破除误解,以正视听。
三峡国际巴西公司通过有效管理,锁定了汇率波动给企业经营成本和利润带来的不确定性,在获得低成本跨境人民币融资的同时,较好地规避了雷亚尔汇率大幅波动的风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超长期汇率风险避险困局,是伴随外贸行业的发展进而实体经济对外汇衍生品交易结构和交易期限需求变化产生的,需要监管部门、银行机构和外贸企业同向发力、同题共答。
国际大型跨国企业在其多年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汇率风险管理经验,为其在全球经济环境中的稳健运营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些经验也可以为我国企业管理长期限汇率风险带来一些启示和参考。
日本经验表明,超长周期、汇率波动大的汇率风险并非日本造船业能单独应对,需要包括银行在内的产业链共同吸收。因此,建立稳健的避险体系需要企业、银行和政策层面的协同努力。
TCX基金的风险管理工具是将其投资组合广泛分散在全球多元化的币种上,而不是匹配单一货币的供求关系,故能提供低流动性币种或长期限的汇率套保产品。
在发达国家外汇市场,非银金融机构为企业主体提供的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可以是综合服务方案,除了对冲外汇风险外,还可实现投融资优化、成本效益提升、合规保障和竞争优势塑造等价值。
发达经济体外汇市场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强的金融市场,其参与者结构随国际货币体系与技术进步不断演变。非银机构在这一市场中的角色也逐渐从边缘参与者转变为市场核心流动性支柱。
面对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问题,金融机构有必要自上而下用多维的视角进行防控和解决,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强风险管理,开发更加灵活和定制化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供应链金融的真正价值和潜力。
商业银行应把握供应链金融机遇,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深化与政府、核心企业、物流企业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等多方合作,构建更加开放、智能的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
保兑仓业务不同于传统的贷款和贸易融资业务,银行在推动该业务落地过程中需要结合其特点,对相关配套机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调整。
未来如何打造更加便利化、数字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以进一步支持新能源车企出海,形成境内外有效联动,搭建成熟的跨境供应链融资服务全场景和新生态,仍需要业内不断探索。
跨境船舶租赁通过服务远洋运输,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助力国货国运、国轮国造,增强海运运力控制,带动高端船舶装备出口,有效提升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切实践行了海洋强国战略。
构建统一的二维码支付规格,是提升支付效率、推动跨境支付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首先要实现国家层面二维码规格的统一,才能进一步推动跨境二维码支付的互联互通,在国际二维码支付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相较于一般信用证业务,循环信用证业务涉及额度循环、余额调整等额外步骤,处理流程更为复杂,交易各方应审慎处理。
从历史的角度探究跟单信用证项下汇票,进一步了解跟单信用证项下汇票的作用机理,可以加深我们对信用证项下汇票的认识,在实务中更加重视对汇票的正确运用。
开展成套设备跨境采购国际信用证业务时,只要信用证允许分批装运,设备主体和零配件部分均可分批发运,且验收证明只要满足单据功能,符合信用证要求即可。
银行理财市场将以多样化产品体系、多元化资产配置、多维度渠道布局,“三箭齐发”满足投资者需求。
我国居民应对低利率挑战,需要提高资产配置多元化水平,拓展资产配置边际,注重制定养老等中长期财务需求规划,并在金融机构的帮助下进一步丰富投资品类。
中国IP的崛起,是创造力、经济基础、文化底蕴与科技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