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在美中概股退市损害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形象
2025年4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排除强制中概股退市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在国际经贸变局下,在美中概股发展前路有一定变数。
在美中概股是中美互惠共赢的双向选择
中企在美国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对美国和中国都是互惠共赢的选择。
中企在美上市促进了企业发展
广义的中概股是在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之外的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美国股票市场实行注册制,上市程序简单,能够较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早前,中企在国内发行股票受到较多约束,美国成为主要上市融资目的地。特别是,世纪之交随着新经济的兴起,处于扩张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受到了美股市场的大力追捧,新浪、网易等企业在美股的成功上市为后来者树立了标杆,吸引了更多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此后数年间,中企赴美上市数量呈现上涨趋势,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概股赴美上市数量大幅减少。随着美国从国际金融危机中逐步恢复,美股市场的新一轮繁荣加速了中概股赴美上市步伐,并于2010年达到上市峰值。
中概股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金融全球化的表现,它是中企积极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参与国际分工的有益尝试。中概股发展初期,我国外汇短缺,国内资本供给不足,通过在国际化的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既促进了中企有效利用国际资本缓解融资约束,也提升了中企品牌影响力。美国股市历史悠久,市场化程度高,监管严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为适应美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在美中概股建立了相应的治理机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境内上市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企赴美上市惠及美国
首先,中企赴美发行上市强化了纽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纽约是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除了美国企业外,还有大量来自国外的企业在纽约上市交易。正是因为聚集了大量的跨国金融机构和大量国外上市公司,才强化了纽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如今,在美上市的外国企业数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加拿大、以色列和英国。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大量海外优秀企业在纽约上市交易,提高了纽约在全球资源配置与资产组合中的吸引力,促进了纽约成为了国际金融中心。
其次,在美中概股让美国投资者分享到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红利。过去三十年里,中国是全球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中心,不仅保持了高速经济增长,还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十余年来,中国一直是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优秀企业迅速成长,奔赴海外上市,将企业经营利润通过股息分配给投资者。据万得(Wind)数据统计,仅2024年,124家中概股企业共计205次向美股投资者分红,分红总额748.61亿美元,股息率1.65%;到2025年5月10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标的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为21倍,明显低于美国股票的总体市场盈率。这表明,在美国中概股是具有较好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中概股既为美国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回报,也增强了美股的吸引力,巩固了美股全球资本中心的地位。
再次,在美中概股为美国居民提供了更广泛的资产配置,分散了投资风险。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在美中概股行业分布多元,主要行业包括消费服务业,占比37%,科技、传媒与电信(TMT)业占比约27%,制造业占比约25%,金融与教育业占比约4%,生物医疗占比约3%。在美中概股以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反映。美国投资者持有中概股,使其资产组合更加多元化。根据经典的资产组合理论,这降低了美国投资者资产组合的行业风险,也降低了其投资组合的国别风险,提高了福利水平。
此外,在美中概股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无论是计价、交易结算,还是作为金融资产发挥价值储藏的职能,在美中概股交易均以美元为基础展开。根据Wind,2025年5月10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标的股票总市值7152亿美元,虽然占美股总市值77.7万亿美元左右的比重不足1%。但考虑到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最大发展中经济体,这对美元作为全球主要计价、结算与价值储藏的国际货币仍具有重要意义。
在美中概股退市将损害美国自身利益
当前,美国财长贝森特威胁中概股退市,不仅遏制不了中国的发展,反而会损害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
美强制中概股退市阻挡不了中国的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中国不仅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而且多年保持着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的地位,中国的高储蓄率和持续的贸易顺差,形成了巨大的资本供给,这一宏观环境变化,从根本上逆转了过去那种通过海外上市获得资本的需求。根据中国资金流量表数据,2022年末,中国的国民总储蓄高达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