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第10期
总第520期 2025年05月15日出版
全球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挑战,中国作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和国际秩序的关键维护者,无疑是抵御不确定性的稳定支柱。
米兰报告未必真正找到了美国制造业衰退的根源,也大幅低估了贸易政策博弈的成本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能够率先建立动态合规体系、确保供应链弹性、提升政策研判能力的企业,不仅能在短期规避风险冲击,更将在长期竞争中积累制度适应优势,在全球化2.0时代规则下保持竞争力。
从美国、德国、日本的经验看,在结构性挑战下,平衡就业市场的短期稳定和长期发展、协同宏观政策与人力资本投资,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核心路径。
在域外管辖方面,欧盟的制裁体系展现出强大的协同性和扩展性,特别是最近几轮制裁行动,其域外管辖的特征尤为明显。
2021年3月以来,受美国持续强化中概股监管、对冲基金先行者资本爆仓以及美联储逐渐收紧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在美中概股估值进入下行通道。目前在美中概股融资规模有限,主要集中在信息科技、消费服务...
当前,香港正在从被动接收中概股退市企业的“应急港湾”向主动为中概股提供估值重塑、融资拓展等系统服务的“战略主场”转型。
面对中概股退市以及与美国资本市场脱钩断链的风险,A股市场具备坚实的制度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可助力高成长性中概股公司的长期发展。
中概股退市风险如进一步加剧甚至出现极端情形,总体上会加剧港股、A股的资本外流压力,加剧我国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等层面的资金流出压力,增大跨境资金双向波动幅度,长期加大我国利用外资和融入国际...
中美关于中概股的摩擦已延续数年,虽然在信息披露层面目前尚未显示更多中概股“强制退市”的风险信号,但依然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监管部门和企业需提前谋划,积极应对。
在上一轮退市风波中,在美中概股回归时间集中在关键政策节点后、回归地以港股为主、大市值公司率先完成回归、消费和科技行业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不同企业性质回归市场差异显著。
若美国政府一意孤行,强制在美中概股退市,反而会对美国资本市场乃至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造成不利影响。
中美金融脱钩是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重要表现,其影响远超双边范畴,涉及全球金融体系稳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贸易网络重构以及国际货币权力再分配。
我国现行法律对虚拟货币的规制路径应以金融机构为抓手,凭借独特的制度成本优势,利用网络效应最大化降低反洗钱制度成本。
为更好应对加密资产洗钱风险,我国可适时推动向合规引导、技术监管与国际协作相结合的治理路径转型,构建更具穿透力与适应性的加密资产反洗钱监管制度。
结合各自国家的实际情况动态,各国应积极修订反洗钱法规,及时将新技术产品、新贸易模式等纳入监管范围,并可参考FATF及相关国家和地区经验,制定适用本国的行业级贸易洗钱风险监管指引...
我国应支持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加快从传统的“小包直邮”转向“大宗海运+本土化运营”模式,对于跨境电商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困难给予大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银行应该练好内功,求新求变,以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促进自身业务模式重构,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感,更好服务企业“走出去”。
银行受理信用证通知业务时,通知行也面临因商业纠纷、基础交易涉欺诈等情况被卷入纠纷的风险。如何按照国际惯例行事,防范化解信用证通知业务中的潜在风险,是通知行不容忽视的问题。
金融机构应发挥国际惯例规则优势,积极参与到铁路提单国际公约的修订讨论之中,掌握铁路提单规则制定的主动权,维护我方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正当利益,积极探索依托铁路提单的相关融资产品创新。
指数化投资发展对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不仅有利于形成资本市场和中长期资金之间的良性循环,还可以发挥结构性的投资导向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和国家发展战略。
无论是维护物价稳定还是金融稳定,美联储都需要立足中长期视角。这不仅是美联储维护美国经济利益的需要,也是履行作为全球最主要国际货币管理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