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息差持续收窄,国际业务(部分银行称交易银行业务)作为中间业务成为银行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同时,受产业升级、过剩产能转移、供应链降低成本等因素,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出海开展跨境业务。银行国际业务有助于企业开展跨境贸易、投融资、并购以及跨境资产配置。在此背景下,银行推动国际业务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可助力企业高效出海,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有利于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
国际业务数字化已成大势所趋
首先,国际业务数字化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新的工业革命将深刻重塑人类社会。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年)》,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10%。目前大部分银行均设有国际业务职能的部门,例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等设有国际业务部,业务多涉及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外汇资金交易以及所有涉及外币、跨境人民币的各类业务。相较于人民币业务,以外汇业务为主的国际业务具有相对独立的前中后台业务体系,在银行中具有“行中行”的重要地位。因此,国际业务数字化可以促进整个银行数字化转型,并带动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其次,国际业务数字化更适合国际贸易碎片化趋势。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发展,跨境贸易逐渐呈现小额、高频、内贸化的特点,业务模式需要数字化的金融服务手段。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主体近70万家,其中大部分为中小微企业。传统的跨境贸易逐步被互联网时代的新模式替代,众多外贸从业者从跨境电商平台小商铺起步,逐渐发展到独立站、海外仓乃至上市公司,在此过程中借助独立站、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营销平台,以直接面向消费者(Direct-to-Consumer,DTC)模式迅速成长,远远超过传统外贸企业。以跨境电商时尚品牌希音(SHEIN)为例,根据数据分析网站Similarweb数据,SHEIN成为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服装与时尚品牌,第三季度流量份额占比为2.68%,超过NIKE、H&M、ZARA等传统时尚品牌巨头。随着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各类新模式的不断出现,提高银行国际业务数字化水平,才能更好适应跨境贸易高速发展的趋势,快捷、方便地服务数字技术驱动的跨境电商出海热潮。
最后,国际业务数字化更便利服务出海企业。新型外贸企业具有轻资本、高成长的特点,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需要金融服务。对于初期跨境电商平台创业的小商户,面临轻资产、无抵押物的融资困境,可以按照平台商铺的订单、收汇等数字化信息,设计以跨境收汇回款为抵押品的数据融资。对于跨境业务稳定并逐渐开拓海外多区域布局的企业,急需资金助力企业跨境现金管理,银行可以提供专业的跨境资金池、贸易融资等综合金融方案。如果跨境企业发展成为超级卖家需要上市融资,银行可以为其搭建专业的企业跨境架构并提供跨境投融资服务。与此同时,新型外贸企业天然具有数字化基因,更需要银行数字化产品介入。以SHEIN为例,其业务模式是通过搜索引擎优化(SEO)技术引流、打造高效供应链以压低成本实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这其中必然需要高效的数字化金融服务。
国际业务数字化的困境
一是国际业务数字化产品同质化严重,同业间发展水平不平衡。国际业务作为传统的银行业务,同业间数字化产品高度趋同。银行国际业务特定场景或政策便利带来的产品创新也很快就会被同业借鉴模仿。同时,国际业务整体数字化产品同业间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现阶段,主要国际业务产品如跨境汇款,线上化率达到30%以上。数字化转型较好的银行线上化率更高,以招商银行为例,其2024年度报告显示,融资业务线上化率为93.8%,外汇业务线上化率为77.4%。另外,由于不同银行服务的主要客群不同,数字化侧重的发展方向也有不同。
二是国际业务数字化产品客户体验有待完善。其一,部分国际业务数字化产品只是实现线上化业务操作,但是没有从企业操作体验、业务流程优化、减少重复数据录入等方面设计考虑。有的产品只是把线下传统业务生搬硬套到线上,没有节省企业操作成本,反而给操作带来了各种麻烦。有的产品没有适用的场景,布设不合理导致企业无法使用等,造成数字化产品资源浪费。其二,相较于银行内大部分人民币业务,国际业务外贸客群一般更倾向于线上办公、移动办公,国际业务还需要进行大量用户贸易背景审核。目前银行服务企业的数字化渠道包括企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银企直连等,银行内部一般有专门